往事追忆 我的迁校历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
漫漫人生路,
悠悠岁月长。
字识三字经,
师从张校长。*1
寒窗十二载,
考入上交大。
读完三年级,
寒暑一年差。
交大甲子庆,*2
紧接是暑假。
为遵总理令,*3
迁校于盛夏。
登上江新轮,*4
泪别黄浦江。
行至吴淞口,
回眸别远洋。
远望崇明岛,
调头溯长江。
船泊南京港,
南工未搬家。*5
师生均未来,
内情不知详。
又抵江汉城,
上来一大家。
语言听不懂,
全是广东话。
师生数百人,
均来自南华。*6
上船安置后,
朋友诉衷肠。
江心换巨轮,*7
起因航道窄。
酷暑溯江上,
穿梭过三峡。
未闻猿啼声,
己过巫山崖。
船抵万县城,
上岸逛市场。
遍地是皮具,
均是低物价。
学生买皮鞋,
老师购皮箱。
满载回船后,
师生均赞扬。
船抵朝天门,
电告暂停下。*8
借宿上清寺,*9
畅游沙坪坝。
长江嘉陵江,
汇合成一江。
山城道路怪,
分不清上下。
刚才向下行,
过会往上爬。
没有好腿劲,
走路没商量。
到处棒棒军,
奔走如飞翔。
每天一元钱,*10
顿顿有鱼虾。
借道成渝线,
直奔成电家。
主楼刚封顶,
宿舍未粉刷。
学生无住处,
暂宿锦江厂。*11
建院办庆典,
搭篷电影场。
条件虽艰苦,
斗志却昂扬。
晨读沙河畔,
同窗齐成长。
每逢天阴雨,
泥泞又路滑。
手持细竹竿,
行走如滑翔。
那年冬季里,
只见两太阳。*12
伙食不习惯,
最怕辣椒酱。
菜肴里花椒,
麻倒众姑娘。
苏联专家至,
创建新方向。
动员转专业,
实现新理想。
我等报名后,*13
迅速被接纳。
再读一寒暑,
首届毕业啦。*14
填报志愿后,
留校当师长。
别离上海滩,
移民至锦江。
喜结连理枝,
蓉城安了家。
儿孙成都生,
均成四川娃。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有朋故土来,
欢聚在我家。
畅聊别后事,
触动我肝肠。
耕耘四十载,
桃李满天下。
白天课堂讲,
夜晚把疑答。
一年复一年,
教学共相长。
退休二十年,
仍追求卓雅。
不想平庸过,
心里怀夕阳。
再著书四本,
专利十六项。
实现强国梦,
添砖又加瓦。
虽已耄耋年,
还想当老将。
不忘初心志,
报效吾华厦。
建院甲子际,
创议建塑像。*15
东湖岸畔处,
矗立吴院长。
参加一二九,
当代教育家。
辛劳贡献大,
永远怀念他。
教师与学子,
频频来瞻仰。
新生入学后,
成电故事讲。
融入电讯园,
创意加创想。
为迎双百年,
争想当学霸。
睡狮早惊醒,
东方出太阳。
巨轮已起锚,
驶向四大洋。
祖国万万岁,
国富又民强。
扶贫任务重,
中央在狠抓。
同奔小康路,
神州惊雷响。
大众齐努力,
加速现代化。
身处新时代,
众口齐颂扬。
一带一路上,
沿线同夸奖。
建设繁荣国,
不分你我他。
历史责任重,
璀璨我中华!
张兆镗写于己亥年国庆前夕
注释:
*1 张校长是我就读浙江省天台县城东小学校长兼任我班语文老师。
*2 交大甲子庆指交大创建于1896年后的60周年庆典,会上有校友时任中宣部陆定一部长致词。
*3 遵照周总理命令,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及华南工学院三校中的电讯系组建成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并于1956年9月建成后开学,招收第一届本学生及研究生(导师为苏联专家)。
*4 江新轮是当时长江航线上一艘最大的内河巨轮,可载客一千余人。
*5 南工师生因特殊原因未能上船与我们同行。
*6 在汉口港,华南工学院数百人由此上船与我们同赴重庆。
*7 由于长江上游航道狭窄,原乘江新巨轮在宜昌江段中换乘民众轮后继续航行。
*8 由于学院基建原因未能完成,电报通知数百人在渝暂歇,等候通知。
*9 在渝期间,暂宿于上清寺一中学内,教室作为临时寝室,老师与职工则寓于城内宾馆中。
*10 在此期间,每人每天发一元生活费。
*11 来蓉后,学生宿舍尚未全部完工,不得已只能借住于784厂即锦江电机厂职工宿舍内。
*12 1956年冬季,只出过两个半太阳。
*13 动员转专业时,从交大与华南两校来的学生中各抽调出12名四年级学生转至新成立的五系即电真空技术系。
*14 1957年,我们成为建院后首届毕业生。
*15 在前几年的一次老科协年终总结会上,我建议为首任书记兼院长吴立人同志塑像,这一建议数年后被采纳,并于校庆60年前夕竣工,立于新校区东湖岸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