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新闻 > 正文
协会新闻

湾丘成电干校回访记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日期:2015-12-17 16:37:22 人气: 标签:

湾丘成电干校回访记

访故地  忆往事

 

龚耀寰    20151212

 

四十多年前,成电有一大批教师在米易湾丘劳动生活近一年。干校的难忘岁月给每一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根据一些老师的建议,老科协于今年上半年开始筹备组织干校回访团。根据工作、当地气候等因素,确定11月底12月初进行。为保证回访效率,11月中,熊光泽老师去米易与在米易的张孝澄老师一起对该地进行了踩点。老干处对此次活动给以大力支持,并一再要求我们注意安全。由于回访团成员年龄大,开始曾经考虑请一位医生同往,老干处对此也支持。后来由于报名参团老师身体均良好,未请医生。回访团共34人,予20151127日晚出发,2015121日早返回,前后历时五天。

 

20151127

离开成都

2053分,回访团成员连同中国国际旅行社导游小杨35人一行乘坐T8869次火车从成都出发前往米易。

 

20151128

到达米易

 

10个小时的夜间行车,我们乘坐的列车于112808:43准时到达米易。旅行社考虑团员年龄大,为所有成员买到了下铺。由于火车行驶中不断晃荡,并且同车旅客很多人很晚才上床,不少老师睡得不是很好。但是,当到达米易时,个个精神焕发。米易站是个小站,大家很快就出了站。张孝澄老师已在站外等待。

 回访团走出米易车站(唐婉山摄)
 
出站经几十米下坡路就上了等在路边的大巴车,该大巴车将是我们这次回访的专车。我们乘车直接前往我们入住的米易宁泽阳光酒店。该酒店为四星级,环境优美,房间设施似乎与五星级无异,大家非常满意。

参观米易县博物馆

放下行李、匆匆吃完早餐,即乘车前往米易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内容丰富,有对米易历史的详细介绍。米易原名迷阳,经几次更名为米易。此地盛产大米,米易名字相当切合。据说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生于此。

   

  回访团成员参观米易博物馆(王仕德摄)

 对我们来说,最关心的是里面的一个重点部分--干校。当然馆内介绍的主要是省五七干校。一张图片引起了大家的特别注意。那是介绍在干校劳动过的三个名人,其中之一是我校林为干院士。这使得大家都很高兴。

    
 
 米易博物馆将林为干院士列为弯丘五七干校名人(唐婉山摄)

 参观结束时,回访团成员为博物馆题词签名留念。题词为‘博()馆内容让我们回忆起四十四年前在湾丘干校劳动锻炼的难忘记忆’。

 
 
回访团成员为博物馆题词签名留念照片(王仕德摄)
 
  
 回访团成员为博物馆题词签名留念照片(唐婉山摄)

 回访省五七干校旧址

从博物馆出来,回访团即乘车去湾丘,途中在一小餐馆午餐。到达湾丘后首先到省五七干校总部旧址参观。省五七干校旧址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门前大树旁四川省人民政府立有石碑,上刻“湾丘‘五七干校旧址”

 湾丘四川省五七干校总部遗址(熊光泽摄)
 
 湾丘四川省五七干校总部遗址(王仕德摄)
 
 
  
 
 
回访团成员进入省五七干校总部旧址
 
 
 
回访团成员在省五七干校旧址前合影(唐婉山摄)
 

………

44年前,我们成电干校在山上。我只到过省干校总部一次,那是来看内部参考电影。当时,全国都只有八个样板戏可看,能看内部参考电影是大事。我们吃过晚饭后以单人长列打着火把下山,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省干校。到达时大院已站满了人。我们在后面看不到银幕。我好容易才挤上一个小台阶,只能站稳一只脚。就这样斜着身子站了6个小时,看了‘山本五十六’、‘啊!*****’、‘中途岛大战’等三部日本电影。一大早大家又返回山上继续劳动。

………

 

回访铁索桥

从省干校出来,即乘车去我们当时过安宁河必经的铁索桥。时过境迁,40多年的沧桑使得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我们经过的几个到安宁河的街口看起来都差不多。好在熊、张两位老师先来探过路,最后终于找到了铁索桥。距离铁索桥不远是新建的非常宽敞的大桥。铁索桥已经基本不用,从街上到桥已没有路。我们是顺着土坡下去的。铁索桥比起我们印象中的桥似乎更高一些。桥头巨石上刻有 “五七大桥--四川省湾丘‘五七干校”,边上立有“湾丘‘五七大桥重建记”石碑(见照片)。

重建记曰:湾丘‘五七大桥于1970年由省五七干校建成,是当时米易县第一座横跨安宁河的钢木结构吊桥。1995年改造为钢结构吊桥。1998年吊桥被洪水冲毁,1998-1999年重建。

 

湾丘‘五七大桥(周正欧摄)

湾丘‘五七大桥桥头巨石上刻有‘五七大桥’的桥名(陈天麒摄)

"湾丘‘五七大桥重建记”石碑(王仕德摄)

 

 
 
 回访团成员参观铁索桥--五七大桥

  

回访成电五七干校

离开铁索桥即乘车去原成电五七干校。

………

四十四年前,成电干校第一批学员400余人来到米易湾丘成电干校劳动,以后又去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干校包括三个连。一连最低,在山下靠近山脚处。三连稍高,在临近安宁河的山坡上。我所在的二连最高,在半山腰上。当时彝胞全部住在高山上,二连驻地是他们出入大山必经之地。我们去之前只有小道上山。学校招的青工来后,由他们修建机耕道,一直修到二连。机耕道是由我校陈国寿老师勘查设计的。

当时二连驻地是一块几百平米的平坝。平坝上两边建了两排房子。一边是牛棚和十来间学员宿舍,另一边是锅炉房、厨房、仓库。厨房、仓库之间又横向建有两间房将空地隔成两个院子。横向的两间房就是二连连部。每个宿舍平均住10人。我所在的房间有4个双层床和一大一小两个单人床。总支书记柴志敏睡里面的大床。我睡临时在靠门处加的小床,人一躺下小床就要凹下去。当时军宣队管得很紧。晚上不准谈天、不准打扑克、不准下棋,只能学毛选。本来一天劳动就很累,所以大家很早就上床休息了。柴书记也曾经是军人,不管那一套,坚持找人下棋。我偷偷带了一本技术书,可是从来都没敢读一下。

我开始分到大田班,并负责管水。一连管水员是冯志超老师。水是庄稼的命脉,非常珍贵。我和冯老师都很认真,有几次,因为水流份额我和他起了争执,很不愉快。

当时,除了少数老先生外,学员大都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稍后来的一批青工只有二十来岁。大家都精力充沛。为了好好改造,每个人劳动都非常卖力。有一些同志特别身强力壮,比如陈天麒同志能挑起将近220斤的担子快步走。

由于劳动强度大,不到吃饭时间,早已饥肠辘辘,盼着尽快收工。厨房杀猪打牙祭是大事。大家一听收工命令,立即回房拿碗冲向厨房前院坝露天食堂。炊事班长陈简文亲自掌勺。可是,班长似乎得了感冒,眼看满满一勺肉,手一抖就少了三分之一。为了多的都一点,大家都尽可能拿大碗。 有一次三连打牙祭,一位老先生没有大碗,情急之下把别人床下一个大碗拿去打了菜。后来才知那个碗是人家专门用来洗痔疮的,连连叫苦,反胃了好长时间。

一天有人通知我到连部去,听到通知很担心是否做错了什么事。去后才知是通知我去东北某靶场参加2451项目的验收试验。2451项目的目标是研制我国第一套火箭遥测系统。我是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并负责接收机研制,特别希望看到数年辛苦攻关的最终成果,当然乐于成行。到了靶场,立即投入紧张的试验工作。在靶场工作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3事件,林彪出逃路线距离我们所在地方不远。那段时间气氛非常紧张。有两天晚上军人都在野外露营。当时我们只知道发生了大事,但不知是什么事。大家都以为中苏可能要开战。我们的工作只暂停了几天即继续进行,最后成功完成了验收试验,得到军委的表扬。

试验完成后,我又回到湾丘干校,并被调到喂牛班。喂牛班劳动强度不如大田班,但是工作时间很长。米易地区的牛很大,以前我看到牛都有点害怕,这时不得不成天同牛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不但不怕牛,而且能将手伸进牛嘴将其掰开喂药。为了准备饲料,还要和锅炉班打交道。张煦、王端骧两位老先生就在锅炉班,工作非常认真。有一根固定电桩的斜拉粗铁丝正好在去锅炉房的路上。烧锅炉常常要早上四五点钟去工作。张老师眼睛不大好,被绊倒几次。后来,他不知从哪里弄来白漆,将铁丝涂成黑白相间的条纹才解决了问题。

………

 

时过境迁,今天包括原成电干校在内的大片土地已经属于矿山范围。原来的机耕道已变成一大一小两条水泥路。大路上运矿石的卡车络绎不断。幸好熊老师有一张当时的珍贵照片,对照背后的山形确定了二连原来的位置。现在那里已是农民的院落。回访团团员们那里站了很久,叙旧、拍照。

 
  
 熊老师根据老照片确定原成电干校二连位置
 
  
 
 
 原成电干校二连现为民房

大道上是矿山运矿石的卡车和我们的大巴车

  

 回访团员在原成电干校二连后面的路上观看和叙旧-1
 
 
 
 回访团员在原成电干校二连后面的路上观看和叙旧-2
 
 
 回访团员在原成电干校二连后面的路上观看和叙旧-3
远处为矿山的厂房建筑

 

 
 
 回访团成员在成电二连旧址合影(唐婉山摄)

  

离开成电干校后即乘车回米易县城。晚餐后大家游览了酒店周围景色。几位同志访问了张孝澄、陈剑波在米易的家,受到热情接待。他们对于在米易过冬非常满意。

 

20151129

游览米易龙潭溶洞(颛顼龙洞)

早餐后,8:30出发乘车30公里到达米易龙潭溶洞。

龙潭溶洞正式名称为颛顼龙洞景区树木茂盛,洞口清澈的水池龙潭溶洞洞内全长1100米,景色非常壮观,据称7厅、94处瀑布21处景点。比较我去过的溶洞龙潭溶洞给我印象深的是还有两点:1. 参观时由下往上走,从海拔1600米到1800米,高差200米,相当于沿不规则的、狭窄低矮而潮湿的旋转楼梯爬70多层的高楼。2. 溶洞内水流极为丰富、水汽弥漫,这更增加行走的难度。经2时左右的上行,终于从上面的洞口出来,我的汗衫已完全被汗水湿透。下山时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感觉好极了。然后乘车前往西昌。

 

 

 
  回访团员向龙潭溶洞入口走去 
 
颛顼龙洞(龙潭溶洞)入口(王仕德摄)
 

 溶洞内景象-1(王仕德摄) 

 

溶洞内景象-2(王仕德摄)

讨论是否去卫星基地

去西昌路上,大家讨论是否去卫星基地的问题。对于是否去卫星基地,普遍的说法是:没有去过的不去要后悔,去了回来也要后悔!对于是否去卫星基地有两种不同意见:去过的(多数)希望不去;没去过的希望去,有同志还很坚决。我只好建议晚餐再商量。后来,司机孙师傅建议还是去,只需把行程调整一下,今天就参观泸山。大家一致同意。

 

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到达西昌后先参观位于泸山景区内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1985年建成开放。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50年代初,这里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社会形态。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博物馆保存了许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实物和资料,也展示了现在彝族人民生活现状。

 

………

1971年时,我们在干校周围和山上的彝族同胞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他们蹲着睡觉不用床。当时,队长家有床,但也不用。他们喜欢喝酒,在垭口常常可看到酒醉后熟睡在地上的彝胞。我们周围的彝胞多数比较富裕。一次,连部叫我去帮一个彝胞修半导体收音机。我们的月工资只有53元。他的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卖180元,是很昂贵的商品。可是由于他做饭的锅架在屋中间,下面烧柴,又没有烟筒通屋外,因而屋内油烟很重。收音机上也满是油烟,实在没法修了。

彝胞非常友好,你对他好,他会对你更好。 他们又非常直率。排长孔祥生曾应邀到队长家做客。主人做饭时,将猪肠粪便挤出后直接下锅熬汤。孔祥生实在吃不下,不动筷子。这可惹毛了队长,‘不交往了!’。

1950年代民主改革后,政府曾动员他们到山下河岸居住,但是有人因不习惯而生病,他们又搬回山上去了。

………

 

现在,彝族同胞生活方式和汉人没有差别。在我们去干校途中,远远看见安宁河对岸河边有不少的在阳光照耀下的崭新的彝族民居。在米易和西昌城里,外地人根本分不出谁是彝胞。

 

游览泸山

参观完彝族博物馆就去游览泸山。

泸山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海拨2317米。山上有汉、唐、明、清修建的10多座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寺庙,三教和睦相处上千年,这在全国也绝无仅有。据说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尤其茂盛。可惜时间有限,我只参观了第一个寺庙--光福寺,然后就匆匆下山。泸山还从峨眉山引进了一批猴子,山下路边就可看到。但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只到了山脚,看到的猴子在小贩摊点和游客中穿来穿去,似乎完全失去了观看峨眉山猴子的氛围。

 
 
 光福寺内的三百年老树
 
 
 
从泸山看到的邛海和西昌城

晚餐后乘车去当日入住酒店--西昌星光宾馆。宾馆位于市中心,在一条街的尽头,其环境比米易宁泽酒店差多了。房间设施还算可以,可能是修建较早的酒店。大家都很劳累,很早就上床休息了。

 

20151130

参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早餐后,08:30即出发前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北67公里,需要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后,我们改乘基地观光车到专为游客建设的观景台。

 

  
 回访团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大门合影(唐婉山摄)

 在观景台上,基地导游给大家对基地做了介绍。基地建于1970年代初,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型卫星发射场。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自1984年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十余年间已先后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二十余颗卫星。 

 
  
 回访团成员在卫星基地观礼台远望发射场地

 
 观礼台上看到的卫星发射场

 离开观景台再次乘车到山下的展览馆。展览馆外场地上有卫星火箭模型和回收的火箭。展览馆内有回收的卫星、发动机和各种模型,还有各种介绍图片和说明文字。

 
卫星基地展览馆展出的回收的神州号飞船
 
 正在发射的火箭(取自展览馆图片)   
  
 回访团在卫星发射基地展览馆外广场合影(王仕德摄)

背后右边是火箭模型,左边是实物

游览邛海位于湿地公园

参观结束后即乘车返回西昌,中途在一小镇午餐。到西昌后直接就去邛海景区。

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邛海已被规划为湿地公园,现有6期(1-6期)景区。34期正在修建。我们先到56期,然后到12期。12期最先建成,较为完善。沿湖畔绿树成荫,建有环湖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可以租车游玩。湖边建有多处码头,可以乘船游览。我们时间有限,只能步行观景。据十多年前来过邛海的老师说,那时湖水很脏。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湖水已经相当清澈。景区内有不少酒店餐馆。如果有时间,在西昌多住一天,一定可以得到非常惬意的休闲享受。

 

 
 
 
 西昌邛海-1
 

西昌邛海-2(王仕德摄)

 
  

 西昌邛海-3(王仕德摄)

乘车返成都

晚餐后即到西昌火车站,等候乘坐火车。候车厅没有成都站那样拥挤,开车前半小时我们安然登车。有一批凉山军分区退伍军人与我们同车厢。站台上有一队来欢送他们回家的战士。1940T8870次列车准时开动。在列车徐徐前进的同时,排成整齐的队形、行着军礼的战士在向战友告别。我感到似乎也在向我们告别。我们就这样离开西昌,开始返回成都的旅程。

2015121

安全返回成都

 早上626分,列车准时到达成都。我们也圆满完成这次干校回访行。

本文插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文作者龚耀寰摄。

(后记:本短文初稿完成于2015126日。根据数位老师、特别是陈天麒老师的回忆和建议,作者对初稿作了多处修正,于20151225日写成现稿。)

 

 

 

电子科大老科协、老教授协会忆旧观光团

米易、西昌行记

 

 叶永荫     2015年12月9日



20151127日,在电子科技大学老科技

工作者、老教授协会的组织下,协会成员一行34人由成都乘坐火车出发到米易、西昌进行回顾、观光。

第二天(28日)早晨八点过,顺利抵达阳光之城米易。张澄老师在米易火车站迎接大家,倍感亲切离开成都时细雨霏霏,感觉寒冷,而到达米易时,则阳光灿烂、暖意浓浓,真是寒暖两重啊!

当天上午大家下塌米易县宁泽阳光酒店,该酒店属四星级酒店、条件优越、环境舒适优美,大家都非常满意。

吃完早饭(晚早饭),大家参观了酒店附近的《米易博物馆》,重点内容之一是省五七干校遗址介绍,包括林为干院士的成电弯丘劳动经历。参观中还了解了米易人文、历史环境,地理状况,学习了许多知识。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龚江的交汇区,面积2153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米易县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是省内外“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康养休闲度假理想目的地,年平均气温19.7C,我们到时中午接近25C,早晚温度较低,白天,可以说是天天大太阳,温暖极了,是一天有四季的立体气候。

米易被誉为太阳迷恋的地方,这里没有冬天,四季花开,瓜果飘香,充满灵性。

1128日,午餐后,我们驱车来到米易的“弯丘五七干校”旧址,这是大家急切想去的地方因为当年(约19711972年左右)我校在那里建立了“五七”干校,我校有很多教师干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这里参加劳动,是电子科大许多教师、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付出过汗水的地方。

我们首先参观了弯丘山下安宁河畔的省干校原总部旧址,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安宁河上的五七大桥,它是通往成电干校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保护文物,吊桥左边修了一座新的公路桥,通往弯丘大山窝,是成电干校旧址。我们乘车来到原二连所在地,大家登高张望在这里尽量回顾、寻找,各连的影子二连院子有彝胞居住,那晒具还在。其实我们干校的变化非常大,三连所在位置好像是个居民区,白色的房子。一连所在位置是一座水泥厂,整座山被削平削低了不少。我们问了当地老乡,这里已经是一座矿山,原先黄龙乡的山上正在开采钒钛铁矿,矿山还修了铁路、公路、通小火车,有卡车运送矿石出山,到山下精选,再送到攀枝花市精炼。真是旧貌换新颜,变化太大了,大家感慨万千!

1129日上午,旅行社安排参观了米易的颛顼龙洞颛顼龙洞就在小宁镇后面的山上,小宁是当年干校买米买油的地方,龙洞附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龙洞内、前似龙宫、后若天宫,一路上行,一路瀑布不断,洞内钟乳石七彩斑斓、质地纯净、色白如雪,洞内瀑布众多,气势磅礴,1000米的洞中大于15米落差的水瀑布有6个,实属窄见,负氧离子含量位居国内旅游洞穴第一,是一个天然氧吧,堪称“瑶池仙境,蜀国第一洞”,大家游玩得非常尽兴,许多人登上了顶。

下午驱车抵达西昌市,入住了“星光酒店”浏览了著名的泸山。泸山座落在邛海边,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我们在泸山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了有关彝族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社会历史状况,对彝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参观了光福寺,俯瞰了邛海全貌,这时的邛海像一盆缩小了的湖水,大家还巧遇了泸山的灵猴,与灵猴来了个亲密接触,当然留下了不少猴影。

1130日上午,一大早出发前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观了卫星发射塔架,科技公园,各种火箭,卫星的模型,火箭发射的回收件,大家增长了有关火箭、卫星的知识,感受了现场的气氛,大家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下午来到邛海,这里建成了环湿地生态公园。我们游走在湖边步行道,浏览了一、二期湿地公园,这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湿地公园非常大,到鸟语花香、湖光山非常漂亮大家在这里尽情地留照,留下了大自然的美丽景像,满意而归。

这次西昌、米易之行,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大家都很满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那就是回顾干校生活、观光、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心情愉悦,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朋友尽折腰啊!

  

 
 
 唐婉山摄
唐婉山摄

熊光泽摄

唐婉山摄


唐婉山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米易      周继恒摄
 
 
 
 
米易溶洞     周继恒摄
 
 
 
运载工具       周继恒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王仕德摄


 
五七大桥              赵伯琳摄



赵伯琳摄

 
赵伯琳摄


美丽的邛海                              赵伯琳摄



湿地     赵伯琳摄
 
西昌城         赵伯琳摄
 
 
 

 
 


 
 
 

 
 

 
 
 

 
 

 
 
 
 
 

 
 
 
 
新闻中心
更多>>联系我们

电子科技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老教授协会


电 话:028-83200960
邮 箱: lkxjsuestc@163.com
邮 编:610054
地 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